BNRSC新闻 | 王丽主任出席第三届中拉基础设施峰会并作主题演讲
7月24日,由拉丁美洲基础设施全球不动产资本俱乐部(GRI Club)、巴西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拉合作基金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拉丁美洲基础设施峰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尹宗华作题为《中国与拉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主题演讲。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受邀出席,并作题为《“一带一路”——商务的新时代》主题演讲。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尹宗华作主题演讲
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初期成果。王丽博士从”一带一路”与中拉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的“五通”支持中拉合作的商机、以服务促进中拉合作与商事矛盾纠纷解决三个方面介绍了“一带一路”正成为引领新时期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作主题演讲
她指出,设施联通是“五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投融资,中国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拉合作基金。
丝路基金成立于2014年12月29日,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以股权投资为主,主要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多边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投资期限较长,具备灵活性等优势。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是首个由中国倡议依照国际标准设立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8年5月2日,已有86个正式成员国。亚投行为亚洲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设施的发展建设,包括能源、交通、通信、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和水环境、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以及物流设施等方面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中拉合作基金是由中方和拉美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基金将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于拉美地区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产能合作等领域,支持中国和拉美各国间的合作项目,同拉美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愿景相适应,服务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王丽博士提出,基础设施是中拉整体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在拉美投资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中国经验输入到拉美,解决拉美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交通建设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以并购和直接投资等方式,获得或参与了牙买加和厄瓜多尔的高速公路、巴西的电网和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长期特许经营权等项目。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中国企业对拉丁美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00年仅在1.7亿美元左右,2012年达到113.2亿美元,2015年达到164.0亿美元。中国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的金融合作为这一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在巴西电力领域的并购成效显著。2017年1月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完成了巴西CPFL能源公司54.64%股权的交割,收购金额141.9亿雷亚尔(约45亿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在巴西全资或控股拥有16家子公司。2016年12月三峡集团完成了杜克能源巴西公司100%股权的交割,收购金额12亿美元,使三峡集团在巴西合资或控股拥有的装机容量达到827万千瓦。同年,中国三峡(巴西)有限公司还完成了巴西朱比亚水电站和伊利亚水电站30年特许经营权的收购交割,为巴西清洁能源提供支持。中国企业在牙买加、厄瓜多尔成功实施公路特许经营项目。2016年3月,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南北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圆了牙买加半个世纪的梦想。2016年3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厄瓜多尔基多市正式签订基多市国际机场进城通道投资协议,这是中国路桥在拉美地区的首个PPP项目。
中国用于支持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的金融资源已近14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向拉美地区提供的金融资源至少有1380亿美元,主要有3部分。第一为中国通过双边联合融资机制提供的金融资源,约为650亿美元;第二是中国单方面出资设立的基金,约为400亿美元;第三是中国单方面对拉美地区的贷款承诺,约为330亿美元。除上述3部分金融资源外,中国还可以通过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向拉美地区提供金融支持。
2015年5月,中国与拉美四国——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签署了包括矿产能源、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并与巴西、秘鲁签署了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2017年5月,中国与智利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相互投资,增进对各自感兴趣的投资领域及相关政策的了解,推动双方矿业、农业、高端食品、制造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服务业、旅游等重点领域投资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信息通信、天文等高科技领域合作,推动双方企业就开展连接中智两国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缆可行性研究保持沟通。
王丽博士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整体向好,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基础设施发展速度不断攀升,跨国基建项目热度进一步提高,为跨国基建参与者带来不错的投资机遇,预计未来三年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将会延续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宗旨一致、理念相通、路径相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促成器和催化剂”。
王丽博士提出为了更好的促进拉美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应用于中拉基础设施的合作:
(一)政策沟通:项目落实过程中需要政府政策的沟通与对接。当前,中国要在增长中协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拉美国家则要结构转型中促进包容性增长。“一带一路”为中拉创造发展战略的对接机遇。近年来拉美国家纷纷加快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如巴西推出“重振制造业”目标,秘鲁的《2016-2021发展规划》提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冶金产业。“一带一路”所提倡的产能合作、创新发展与拉美自身的发展规划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可作为中拉双方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沟通的平台,促进产业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和对接;另一方面可推动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电信、网络服务业与拉美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等各自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转让,实现优势互补,助力拉美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步伐。
(二)设施联通:中拉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将促进南美洲国家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基础设施联通。
以伊泰普水电站为例,在开发协议中规定了平等互利的条款;在水电站建设初期和投入运营之后,都能够妥善处理双边争议,不断化解矛盾和危机。伊泰普建设者与中国三峡工程建设者的互学互鉴,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国际合作精神。
“一带一路”在互联互通上,可通过中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中拉双方在交通、物流、能源、电信、网络基础设施上形成“多维度丝绸之路”,打破阻碍拉美经济一体化融合的地理藩篱,并推动中拉之间形成商品、投资、服务和劳动力的更高水平的融通。
(三)贸易畅通:“一带一路”为中拉创造共同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机遇。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拉均承受着传统经济治理体系下“中心—外围”分工模式的负面外部冲击。“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理念有望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借由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包容性技术的开放和应用,改变传统技术发展中的“垄断壁垒”,推动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秩序。由此将助力中拉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独特地位。
(四)资金融通:金融机构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财政和金融实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环境的变化对相关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资金融通是很多“一带一路”走出去项目需解决的首要问题。2017 年以来,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各国央行及商业银行,积极拓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路径,为改善“一带一路”跨国基建业务发展金融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分支机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银行共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2600多个,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截至2017年年末,共有来自2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55家银行在华设立机构。巴西银行、阿根廷国家银行等在华开办分行与办事处。巴西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日前,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等十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愿意与中方加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五)民心相通:即使政府搭台,真正做到项目落地,必须要有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中拉向来保持友好的友谊。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似,都肩负着国家发展、改善民生、提高福利等共同的历史使命,而共同的使命使中拉命运紧密相连。在争取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双方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共进的好伙伴。
王丽博士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空间跨度巨大,时间持续较长,涉及各方利益关系复杂。随着项目推进,难免会出现内外环境、标准体系、制度差异、风险防范、法律纠纷等问题。因此,在未来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过程中,除具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外,还要引入海内外各服务力量,包括商协会、专业服务、中介机构等,构建多层次的服务能力,共同解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安全风险问题、投资准入问题、行业标准问题以及贸易政策问题。同时也建议,以后大家再遇到项目纠纷等也可以借鉴中国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中的经验,尝试中国多元调解方式,既可以有效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
(一)“一带一路”服务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贸易与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服务。对投资目的国及合作方的尽职调查、政策与法律咨询、投资行业标准、合作创办实业、并购资产与股权、项目融资、政府与私人合同、项目风险评估与处置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机构的系统服务。2015年10月,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在意大利米兰启动。一些海内外著名的律师所、会计所、商会、协会、银行、保险、化险、知识产权联盟等各类成员和专家在服务机制上为参与“一带一路”持份者和各种项目需求提供服务。服务机制的服务能力已覆盖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80多个国家、170多个城市,能够帮助有服务需求的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选择到最适合的专业服务机构。秘鲁商会,巴西的Siqueira Castro律师事务所也参加了“一带一路”的全球服务。在中拉合作中。专业服务平台将会为参与投资建设的各方提供可靠、便利、有效的服务。
(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
跨境投资贸易的矛盾纠纷往往会诉诸法院或国际仲裁,多是两败俱伤的后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了新型的互联网调解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中心吸收联合国贸法会的调解和在线调解规则,全球招聘调解员,以线上线下对接、诉讼与调解对接为特色进行多元化的矛盾化解与纠纷调解。中心在中国、法国、印尼、西班牙、瑞典等国多个城市建立了线下调解工作室。中心的国际商事调解服务已能够覆盖全球63个国家172个城市。中心的198名专业精道、经验丰富的各国调解员,可从事中、英、法、西、葡、德、俄等国语言的国际商事调解工作。
中拉合作的深入推进应当吸收“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和沿线各国创造的经验。上面提到的服务机制及调解中心依托它们海内外成员的专业服务能力,聚焦“项目对接、风险化解、纠纷调解”三大服务功能,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钢铁、化工、银行、产业园区、医疗健康、农业、房地产、奢侈品销售等多个领域的海外项目提供服务。
中拉合作也应当建立这种“一站式、全流程、全方位”的法律、金融、保险、财务、咨询以及纠纷调解等综合服务机制。
之后,与会人员针对王丽博士提出的“如何将一带一路服务经验借鉴到中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些机构当场表示也要加入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利用分布在全球的分支机构为一带一路中拉合作提供金融、保险、设计、咨询、法律风险防范等各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