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案例|义乌调解室涉阿富汗商事合同纠纷调解案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简称“本中心”)收案近二万件,进入调解程序案件(已开调解会议)的含涉外案件7746件,调解结案成功率61% 。
自2017年开始接办案件,本中心从2017年度受理3件案件到2018年度受理176件,再到2019年度受理1086件,2020年度受理2791件,2021年度受理3690件。以下为年度优秀调解案例。
涉外商事调解护航“一带一路”贸易
义乌调解室涉阿富汗商事合同纠纷调解案
【案件类型】国际合同纠纷
【案情简介】
2020年4月,阿富汗商人默罕默德向常州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采购一批电器,双方签订了《采购合同》,约定采购金额总价为65万余元。此后默罕默德按照合同约定内容支付了一定数额的定金。其后,由于双方各自原因导致该买卖合同无法履行,买卖双方约定取消订单并签订了退还定金的协议。该协议签订后,A公司仅退还部分定金,但其余定金未能按照协议约定实际履行。因此,默罕默德主动寻求帮助,希望可以解决合同纠纷。
【调解过程及结果】
本案由本中心派驻于义乌市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的调解员骆江斌受理并负责调解。
案件受理后,调解员仔细审阅研究了双方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退还协议,并与当事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以便了解案情细节。同时,通过有效沟通,不断缓和双方当事人之间因不信任而产生的摩擦。
调解员基于双方合同约定对双方争议焦点事实进行逐一核实,为当事人系统解读涉案法律规定,调解员参考类似案件的法院判决,对相关责任分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分析,引导双方以互利共赢的态度进行协商,结合实际情况对还款方案作出合理约定,以保障双方权益。历经3个月的调解过程,争议双方最终达成新的可实际履行的还款方案,并签署了调解协议,本案得以调解成功,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典型意义】
据悉,义乌作为一座融入全球的城市,现有各类外资主体8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000多家,约占全国的70%。近五年起诉至法院的商贸纠纷数量,每年均达5000余件。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义乌成为浙江省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
本案件系义乌市外贸纠纷中的典型案件,对化解此类涉外经贸纠纷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本案中,纠纷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退还采购合同中止后的定金退还问题,承办调解员在双方原有合作基础上,协调双方达成了新的还款协议。此次调解工作最大程度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经济成本,充分保障了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合法权益。调解双方均对本次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并对中心此次调解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目前,涉外商事纠纷案件数量增长趋势明显。本案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专业与沟通优势,化解涉外经贸纠纷。高效且有效的调解沟通,不仅能破除当事各方信任危机,化解中外当事人的贸易争端、为日后谋求贸易双方新的合作搭建有利平台,还为构建国际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调解员 |骆江斌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浙江省律协国投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律协医疗卫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律协第九届国际投资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学士及国际经济法硕士。其不仅长期在国内执业,擅长企事业单位境内外投融资和争议解决业务,而且具备香港本地法律行业从业经验,熟悉英美普通法系,擅长英语及粤语交流。
除了在本中心担任一带一路调解员,其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调解中心调解员,并致力于为国内外商事纠纷调解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心秘书处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对以上内容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