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普惠金融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黄俊)
黄俊:
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演讲。
“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论坛作为服贸会期间的重要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对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五大理念中,资金融通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或决定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成效。到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金融方面也成果丰硕。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贸易的角度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合作模式还不能有效适应多样化的要求、合作范围、合作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等。下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应着力推进“五个结合”。
第一,深化合作与完善机制相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金融机构之间需要搭建平台,深化同业之间的金融合作,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国际合作,更应建立一个能够分享信息、沟通政策、配置资源、调动资金、警示风险的合作机制。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中国—东盟国家银联体、中国—中东欧银联体、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联体等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银团贷款、同业授信等方式,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可以探讨建立“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机制、金融主管部门协商机制、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跨境征信合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区域征信体系,对提升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融通资金与搭建立体服务体系相结合。“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应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涉及投融资、证券和保险等金融领域各类业务,应推动搭建立体化的金融合作体系。比如,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通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建立更便捷的资金结算渠道;保险服务,包括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海外投资保险、重装备保险等各类型的保险产品,在风险集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中都大有可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需求不断扩大,应大力发展基于合作国交易对手等贸易融资;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与经济发展特征,积极运用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保险基金等工具,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
第三,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多、领域广,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要求高。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中,不仅需要创新产品,更需要创新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投融资和国际业务的经验优势,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着力解决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难题,探索形成可复制、风险可控的开发性金融境外投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应进一步大力创新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高储蓄国家闲置资金,转化为长期建设资金,吸引各类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开发定位于“一带一路”项目的金融产品,为“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者提供规避汇率、经济波动等各类风险的保值工具。
第四,绿色金融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我们在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公路、铁路、港口、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应牢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为促进民心相通做出贡献。要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探索发展绿色信贷和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经济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民生建设,特别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更加有力地说明,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我所能发展普惠金融,帮助项目所在国、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改善民生。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兼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才是全面的,也是可持续的。
第五,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推动合作国金融发展相结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不仅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也与我们的合作国、合作方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过程中,不仅是创新提升我们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应着眼合作国的实际,帮助其实施金融提升工程,特别是要切实抓住5G带来的新合作机遇,在合作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其金融硬件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国内资本市场。这些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后发优势,可以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价值洼地,通过资本投入,实现较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最后,防控风险是金融的永恒话题,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既是深化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之举,也是更好地管控风险、化解风险的关键一招。这其中,法律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应大力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介服务的专业机构,包括对外合作中风险项目的处置机构、提供法律、会计等服务的专门组织。对金融机构而言,只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才是可行的,也是持久的。在国内如此,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中亦是如此。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